首頁 >最新訊息 > 公佈欄

因應西非伊波拉病毒出血熱病例數持續增加,籲請會員應詢問病患流行國家旅遊史與落實感染管制措施

日期:2014-08-13

 

 一、依據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103年8月5日全醫聯字第1030001203號函辦理。

 二、為因應西非伊波拉病毒出血熱病例數持續增加,並出現醫護人員感染案例,籲請會員應詢問病患流行國家旅遊史與落實感染管制措施:

(一)、依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資料,美國衛生單位接獲2位於賴比瑞亞專門治療伊波拉病毒出血熱之美國醫療人員染病訊息,迄本(103)年7月29日西非幾內亞、賴比瑞亞、獅子山、奈及利亞等4國累計通報1,323例伊波拉病毒出血熱病例,其中729例死亡,致死率為55%。WHO於6月24日公佈累計51名醫療人員感染。另美國CDC於7月28日發布致醫界通函強調,醫師應詢問病患發病前21天內曾至有伊波拉流行疫情國家之旅遊史與在等候檢驗結果時就應隔離病人,以及患者死後亦可能具傳染力,藉由葬禮籌備時接觸屍體傳播。
(二)、本次伊波拉疫情個案出現臨床症狀,初期主要以高燒、嘔吐及嚴重腹瀉為主,多數確定病例於採檢時無出血症狀,若會員發現病人有相關症狀,請務必詢問近期旅遊史(是否於發病前21天內曾至幾內亞、賴比瑞亞、獅子山等發生群聚國家)、接觸史、職業及家庭或工作環境等是否有其他類似症狀病人,如懷疑為伊波拉病毒出血熱,應於24小時內通報,並立即收治於隔離病房。此外,因疾病初期症狀較不典型,醫護人員照護所有病患需提高警覺並配戴標準防護配備,確實實施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洗手、呼吸道衛生、避免體液噴濺等。如近距離(一公尺內)照顧疑似或確定個案時,則應配戴口罩、護目鏡、防護衣、手套及鞋套等,避免直接接觸病患之血液及體液。另病人痊癒後7週內其精液仍有病毒存在,可傳播疾病,仍須注意。照護人員與接觸者除應採取適當處置並加強感染管制措施,並應進行健康監測,注意是否出現包括發燒、頭痛、肌肉痛、出疹或出血等相關症狀,直至接觸後21日為止。